登录
注册
本信息所属专题
更多
关联文章
热门标签
更多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影视百态  ›  分集剧情

解读《枪炮、病菌与钢铁》1、为何是白人征服美洲?

青梅娱乐编辑于 2023-11-17 15:09:16

解读《枪炮、病菌与钢铁》1、为何是白人征服美洲?

解读《枪炮、病菌与钢铁》1、为何是白人征服美洲,而不是印第安人殖民欧洲?

这次我们要聊的这本书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历史、文化及社会学领域的经典巨著。这本书早在1997年,一经发表便获奖无数,风靡全球直到今天。各位名家大佬的推荐书单里,都能找见它。

之前我们解读过的2016年大火的《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就是在这本书基础上进行的延展与讨论。但凡想要一探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究竟,那无论如何都是绕不开这本书的。

两个月前,中信出版社重新翻译了这本畅销了25年的大历史书,全新版本读起来非常非常的丝滑,强烈建议同学们都买一本来自己看看。

本书的副标题叫做:“人类社会的命运”。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今天是饲养鸡和猪作为主要的肉食来源,而不是肉更多的鸵鸟和长颈鹿?为什么我们是用牛和马来耕地或运输,而不用力气更大的犀牛和大象?从15世纪开始,欧洲人先后征服和殖民美洲、澳洲和非洲,那为什么不是反过来,美洲的印第安人漂洋过海,抵达欧洲进行屠杀与殖民呢?1840年,为何不是中华文明的战舰驶入英吉利海峡,大清的坚船利炮让英国国门洞开,然后用鸦片贸易把他们的白银洗劫一空呢?还有,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社会高效便捷,我们拥有完善的社会组织和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可为什么还有社会仍然处于采集狩猎的原始状态呢?是什么造成了如此这般巨大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驱使和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命运,让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呈现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呢?在后面的节目中,这些问题我们一一都会解答。

心怀未来的的可爱老人

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当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他今年已经84岁了,从他的生平来看,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内心丰盈,非常有趣并且可爱的人。

1937年,戴蒙德出生在美国波士顿的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医学家,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识字,6岁弹钢琴,10岁开始学英语和散文写作,11岁学拉丁语,16岁学德语,17岁受到父亲的影响,怀揣着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考入哈佛大学。

戴蒙德始终保持着极其旺盛的好奇心,大学期间学了很多与医学无关的课程:俄语、德语、作曲、口述历史、心理学、天文学等等。

等到快毕业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并不想从医。于是就没有去上已经录取了他的医学院,而是跑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生理学博士,专门研究胆囊。在英国,除了学业之外,他又折腾了好多的事情,弹钢琴,参加音乐演奏,在合唱团唱歌,还学会了管风琴。

在欧洲求学的这段时间,让戴蒙德深刻感受到了地理和历史对于个人的影响。

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尽管战争美国人也有影响,但战事毕竟不发生在美国本土,而他的那些欧洲同龄朋友们呢?他们童年生活可就完全不同了,都经历了不同的苦难,有的失去了双亲,有的亲眼看到自己父母的房子被炸毁,还有的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这些残酷的事情发生过在戴蒙德身上,只是因为他出生在波士顿,而不是伦敦或者慕尼黑。

地理因素,对于个体、种群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戴蒙德从此就获得了一个从地理因素分析世界文明差异的眼光。而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不断积累的知识储备,让他后来在进行《枪炮》这样宏大叙事写作,需要横跨多个学科的时候也能够游刃有余。

剑桥毕业后,他回到哈佛大学教书,4年之后搬到洛杉矶生活,于是去到加州大学任职一直至今。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胆囊的专家。但是让一个爱好如此广泛的人,把余生全部都奉献给胆囊研究事业,他怎么可能会甘心呢?于是,他决定在搞生理研究的同时,还要做一个生物学家。

因为小时候就曾经疯狂地爱上观鸟,随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跑到新几内亚岛上去待着,专门研究鸟类。那里有全世界最迷人、最漂亮也最丰富的鸟类,还有海拔超过5000米的山脉,因此即便它位于赤道,也可以遥望见山顶的白雪。

戴蒙德说:“只要去过新几内亚,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地方都顿时黯然失色。”

这样一个精通胆囊和鸟类的科学家怎么会写出一本享誉盛名的历史书呢?

这就要说到戴蒙德在50岁的时候发生的两件事情,让他的人生转轨,成为了一个探究人类社会与文明的思想家。

第一件事,麦克阿瑟基金会决定给他一份为期5年的奖金,资助他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这意味着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所以给他一段自由且富裕的时间,让他做一些对人类真正重要的事情。戴蒙德也因此开始反思,关于胆囊和鸟类的研究,其实并没有那么的重要。

第二件事,他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在这一年出生了。当他跟周围的人讨论人类在未来,2050年可能面对的挑战的时候,他觉得很不真实,因为那样的年份对于他来说只存在于遥远的想象中,他是不可能活到那个时候的。但他的孩子们可以,而且正值壮年。那时候的世界肯定不是由他手上的胆囊和鸟决定的。

他想为孩子们做一点什么,让他们那时候的世界变得更好一些,这就需要把这个世界上真正重要,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呈现给人们。

因为发生了上述的两件事情,戴蒙德才决定写书,讨论那些可能会影响未来世界的重要问题。

随后他围绕“人类社会命运”写作了一系列的书籍,像是《第三种黑猩猩》、《崩溃》、《剧变》,《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等等。而这本《枪炮、病菌与钢铁》就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解读《枪炮、病菌与钢铁》1、为何是白人征服美洲?

169人击溃8万人

我们的故事就从戴蒙德讲述的一段极具戏剧性的历史开始吧。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大航海时代拉开序幕,伴随着宗教的狂热和寻宝的梦想,欧洲探险者踏上了新大陆。新旧两个世界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也即将发生。

1532年11月,西班牙探险家皮萨罗来到美洲,与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相遇了。

印加帝国是当时整个美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帝国,统治着六百万人,阿塔瓦尔帕麾下集结着8万大军。而皮萨罗这边,连上他自己也只有169个人,其中骑兵106名。

面对印加帝国派来的信使,皮萨罗表现得恭敬又谦卑,他邀请印加皇帝在一个叫做卡哈马卡的城内会面,随后便在城中设下了埋伏。

阿塔瓦尔帕对西班牙人的意图与战力一无所知。他的信使告诉他,外来者人人脸上都长满胡须,然后头上还都顶着一口锅,印第安人没见过钢盔。看上去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你派200个印第安武士给我,我可以把它们全部给你抓回来。于是阿塔瓦尔帕毫无戒备地欣然赴约。

第二天中午,阿塔瓦尔帕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来了,放眼望去整个平原上全部都是印第安人。印加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太阳之子,自己坐在一个由80人抬着的轿子上。我们都听说过8抬大轿就已经非常的阔气了,80个人抬的那得有多大?简直就是扛着一座塔。

这80个轿夫各个穿得光鲜亮丽,可都不是普通平民,而是帝国中的权贵阶级,不然哪里有资格给贵为太阳之子的印加皇帝抬轿子。

精工雕刻的巨大轿子镶金镀银,用各色的羽毛装饰得极为华丽,阿塔瓦尔帕本人那更是锦衣绣服,头戴金冠,颈挂翠玉。

在印加皇帝前面,有2000个人专门清扫路面,让轿子通过。身后浩浩荡荡地跟着两排印第安武士,高歌嘹亮。同学们想想这个画面,是多大的排场。

埋伏在暗处的西班牙战士看到这个阵仗都吓傻了,很多人自己尿裤子了都不知道。

皮萨罗的传教士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圣经》穿过重重包围的印第安武士,来到阿塔瓦尔帕面前跟他说:“我们是上帝派来的,你也应该跟我们一样信奉上帝,效忠我们的教皇。”

阿塔瓦尔帕咆哮着说:“我们尊奉太阳神,我是太阳之子,拥有无上的权力,我知道如何统治我的子民,要我臣服于你们的主子?怎么可能?”说着把圣经远远地丢了出去。

其实,这就是皮萨罗给阿塔瓦尔帕设的套,故意要让他亵渎神明,也算是给自己之后下杀手找个理由。

随后皮萨罗发出信号,号角响起,全副武装的步兵和骑兵从各个藏身之处杀了出来。

169个西班牙人面对数万印加大军,竟然打赢了,杀掉了对面六七千人,抬轿子的领主和大臣全部阵亡,印加皇帝被活捉,而西班牙人没有折损一兵一卒,这简直不可思议。

拥有无上权威的阿塔瓦尔帕沦为阶下囚,身陷囹圄8个月之久。在这期间皮萨罗索要了史上最大的一笔赎金。要将关押阿塔瓦尔帕的34平方米,高2.5米的囚室全部用黄金塞满,才还他自由。

被囚禁的阿塔瓦尔帕依然能号令印加帝国,黄金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运来,真的就满足了皮萨罗的要求。可拿到赎金之后,西班牙人还是绞死了印加皇帝。

新旧大陆以这样戏剧性的方式激烈碰撞,这件事情后来史称卡哈马卡冲突。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冲突,就是赤裸裸的侵略、殖民与杀戮。

我们最大疑惑就在于,区区169个西班牙人,凭什么能击溃印加帝国8万军团。面对500倍于自己的敌人数量,竟然可以无伤完胜。

其实这个疑案的解释,就是本书的书名《枪炮、病菌与钢铁》。

枪炮、病菌与钢铁

皮萨罗他们的优势在于装备了枪炮,盔甲,刀剑和战马。而印加人是没有坐骑的,武器也只有原始的石斧,木棒,弹弓和弓箭,根本不足以对身披铠甲的西班牙士兵造成伤害。

西班牙人身披铠甲,手持火枪和兵器,再加上胯下的战马,这些东西印加人从来就没有见识过。他们还以为是天神下凡,这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竟然都没人敢拿弓箭对着西班牙人射击,几乎是放弃了抵抗,大部分印加武士更是吓的拔腿就跑。

城外的大军看见人们推倒城墙,尖叫着飞奔出来,也是跟着四散而逃。方圆15英里的谷地里全都是忙着逃命的印加人,跑得慢的被踩踏而死,而西班牙人骑着战马在后面追击屠杀。

阿塔瓦尔帕身边的贵族大臣表现出了绝对的忠诚,誓死守护,以血肉之躯抵挡西班牙人的钢刀,结果被尽数杀光。“枪炮”本书封面上的图画,就是描绘着印加皇帝被生擒的这一幕。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一次面对面的战斗,而是西班牙人对印加人单方面的屠杀。

经历了卡哈马卡的惨败,印加人见识过l了火器和马匹,后来也发动了大规模的抵抗,这时候人人视死如归,但是武力上的悬殊巨大,让他们的抵抗最终归于徒劳。

当时西班牙手上的是火绳枪,装弹射击都非常麻烦,一分多钟才能开一枪,还不一定打得中。所以真正有杀伤力的还是钢铁铸造的甲胄与冷兵器。

战马在辽阔的战场上是具有绝对的优势,骑兵天生就是步兵的克星。徒步的印第安武士对面冲锋而来的骑兵束手无策。后来,只有在狭小的道路上伏击,才能占到些许的便宜。

阿塔瓦尔帕死后,皮萨罗前往印加帝国首都的路上,又经历了4场类似的战役,每次都能以几十骑兵的兵力,击溃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

我们看到,拥有战马与钢铁的西班牙人要对付手无寸铁的印加人,简直轻而易举,因此他们能以寡击众,所向披靡也就合情合理了。

但是一开始我打不过你们白人,我没话说,你们军事实力确实厉害,但是钢铁,战马和火枪又不是原子弹,印第安人也可以学习掌握,更何况美洲拥有着几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生活着数千万的印第安人。我用空间换时间,一边打一边学习你们的军事技术,也不至于让欧洲人屠杀殆尽,最终殖民了整个美洲大陆吧。

确实,印第安人在了解到钢铁与战马的威力之后,他们的社会也发生了变革。所以我们现在一说起印第安人,联想到的形象就是头上装饰着羽毛,手上挥舞着来复枪,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到抵抗殖民侵略的后期,印第安人也装备上了火枪和马匹,同样也能击退入侵的白人。

关键点在于,跟随欧洲人一起来到美洲大陆的,还有眼睛看不见,但更为恐怖的斑点恶魔——天花。

就在卡哈马卡冲突6年前,印加帝国爆发天花,老皇帝和他的指定继承人都命丧于此,阿塔瓦尔帕是经历了残酷的夺嫡之争,最后胜出才夺得王位的。

而为了维护自己王位的合法性,又对帝国内部进行了一轮血腥大清洗。所以皮萨罗也是赶上好机遇了,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被瘟疫和内乱折磨得摇摇欲坠的王国。

在随后上百年的时间里,95%的印第安人都死于天花、流感这些来自欧亚大陆的流行病,这才将整个美洲大陆拱手让给了欧洲人。

关于天花和另一个西班牙人科尔蒂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故事,我们之前在解读《上帝的跳蚤》的时候做了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听一下,是第三期节目,叫做“灭亡印第安人的斑点恶魔——天花”。

通过卡哈马卡冲突我们看到了欧洲人得以殖民新大陆的直接原因:欧洲人率先掌握了枪炮、钢铁武器和战马的军事技术,以及欧亚大陆上的病菌也为他们的殖民扩张开路。这使得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对于其他各大陆种族的征服无往不利。

但如果只追究到这一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发明枪炮,挥舞利剑,策马奔腾的不是印第安人呢?

解读《枪炮、病菌与钢铁》1、为何是白人征服美洲?

人种智力决定文化水平?

之前人们都觉得,根本问题在于人种之间的智力差异。

上世纪现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就曾经认真的讨论过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只发生在欧美国家,白色人种当中。韦伯就认为这和基督教伦理有关,他说:“我作为一个文化学者,只能追究到这里了,更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人种智力上的差别,因此不同的人种缔造出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后面只能交给人类生理学家去深入研究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种间的智力差异造成了文明发展程度的不同”这就是一种共识。也有相关的论证:

白种人去到澳大利亚殖民,只用了不到100年的时间,就建立了一个民主国家,使用金属工具,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文化、农业、工业一应俱全。而澳大利亚土著在这里生存了4万年,一直都处在采集狩猎的原始状态。这一前一后,就形成了实验对照组,唯一的变量就是居住在相同环境中不同的人种。

戴蒙德对这样种族主义的解释表示相当愤慨,他说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白人之所以能在澳洲建立现代社会制度,是因为直接将欧亚大陆发展成熟的经验带了过去。如果白人就是澳洲的原住民,在当地的自然物候和文化交流条件之下,也未必能够自然发展出比澳洲土著更高效的文明形态。

而且根本就没有证据能证明各族群间存在智力上的差异。西方人在自己搞出的智力测验中评分占优,那是因为衡量的是文化和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成长起来的白人当然更具优势。

戴蒙德和保持采集狩猎生活方式的新几内亚人打了33年的交道,他发现相比于欧美人,新几内亚人反而更加的聪明、机警,对于周遭的人、事、物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在陌生环境中建立心相地图、掌握四周动静,判断进退趋势这些能反映大脑能力的任务,他们远比西方人要做得好。

如果把新几内亚人,弄到我们熟悉的高度分化的社会中,让他们开车去超市买菜,用手机点个美团外卖,他们当然显得非常愚钝。但是我们这些五谷不分的城里人,跟他们去到丛林里呢?判断方向,寻找水源,识别哪些植物可以吃,哪些有毒,这些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我们在他们眼里不也就跟和大傻子一样吗?

在戴蒙德看来,新几内亚人明显要比欧美人聪明。为什么?

一是几千年来,欧美人生活在稠密社会当中,政府、警察、司法系统一应俱全。最大的死亡挑战就是传染病,什么谋杀,战争都是非常态的,长时间筛选出来的是对疾病抵抗力更强的人,仅此而已。

而新几内亚的社会人口稀疏,传染病没有大规模播散的基础。主要的死亡挑战来自谋杀,部落间的战争、意外和食物短缺。很明显聪明的人更有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所以,针对智力的天择压力,在新几内亚社会中更为凸显,西方社会中天择鉴别的是抗病能力,你不需要多聪明一样可以存活下来。那经过长时间的淘汰,不是新几内亚人更聪明吗?

二是现代白人的孩子,花了太多的时间在不用动脑子娱乐上,像是电视,收音机。而新几内亚的孩子不会受到文明之害,他们只要不睡觉就会主动的做与人说话或者玩耍之类有益于心智发展的事情。

所以戴蒙德说:无论是从遗传角度来说,还是成长环境的角度来讲,都是新几内亚人更加的聪明。

我们之前的节目就探讨过这个问题。

现代研究表明,白、黑、黄三大亚人种的老祖先都是十几万年前,从东非走出来的智人。

留在非洲的人,因为太阳照射强烈,为了阻挡紫外线,所以皮下需要分布大量黑色素。而去到高纬度高寒的欧洲,光照量低,黑皮肤无法在光照作用下转化出足够的维生素D,因此得佝偻病大量死亡。同时那里的空气寒冷干燥,对肺部支气管造成持续损害,进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也是大规模死灭。

所以在这两个重要因素的趋势之下,只有小部分发生基因突变,皮肤变白能转化出足够维生素D,以及鼻子变高能够暖化和湿润空气的孩子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迁徙到欧洲的智人就变成了白皮肤,高鼻梁。我们黄种人就介于二者之间。

但是短短的几万年时间,只能够累积表皮上的些许改变,如果要发生智力层面的明显变化,需要基因突变积累百万年以上才有可能实现,智人到现在也才最多20万年。所以全球人类的智力根本不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如果不是智力因素使然,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各地文明发展程度的不同,西方人能率先掌握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终极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下期节目继续讨论。

拓展阅读:

解读《上帝的跳蚤》3、灭亡印第安人的斑点恶魔——天花

本站提供的图片、视频和资源内容均来自于网络。所有图片和视频版权归原作者属有,如果本站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
Tag标签:战争电影解读
分集剧情其他文章
更多
细读经典,值得看一辈子的电影《阿甘正传》
1994年由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个奇迹般的存在,它是少有的被学院派与观众都一致打五星的杰作,在第67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提名13...
16分钟前
经典影视评介之四《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  (ForrestGump)  原著:温斯顿•格鲁姆(WinstonGroom)  导演:罗伯特•泽米克斯(RobertZemeckis)  主演:汤姆•汉克斯(TomHanks)、加里•西尼斯(GarySinise)、罗宾•怀特(R...
1小时前
辣妈正传经典台词
《辣妈正传》经典台词:  历史把我推到那块儿了,时代把你推到那个进程上了。你得力挽狂澜哪!——元宝  这个太能证明了,只多不少啊!——元宝  这跟买水果是一个道理,明明是...
2小时前
最美的青春分集剧情介绍(1-36集)大结局
最美的青春第1集剧情介绍  冯程回塞罕坝遇到舅舅娶亲于局长得知冯程是烈士后代  漫漫沙漠,一个年轻人背着行李艰难地前行,这个年轻人叫冯程,是从北京来故乡塞罕坝,这是他第...
3小时前
浅析永远的经典之作-阿甘正传
很喜欢《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最初从看DVD就很欣喜,后来又把这部电影看了好几遍。影片获1995年第67届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六项桂冠。该片表现出的善良、温情,触动...
3小时前
从俄乌战争解读人类历史,我们该如何避免战争?
很多人对我说,我们应该支持乌克兰,因为乌克兰领土被占领了,面临国家被分裂的危险;我说,战争从来不会同情弱者,战争不会因为你可怜就会饶恕你,我们当然同情乌克兰人,但是乌克兰人更应...
4小时前
炮灰攻略分集剧情介绍(1-20集)大结局
炮灰攻略第1集剧情介绍  百合意外丧生进入小说世界  元气少女百合是一位十九岁的女大学生,从小习得一身拳脚功夫。这天百合出门,恰好遇见一男生当街被抢了包裹,百合仗义出...
4小时前
查看更多分集剧情栏目文章
精彩视频
查看更多精彩养眼视频
更多热图推荐
查看男人的福利
青梅娱乐版权所有,邮箱:[email protected]
苏ICP备19037501号-2
网页加载中...
收藏本页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