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本信息所属专题
更多
关联文章
热门标签
更多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影视百态  ›  娱乐八卦

张彻个人资料经典武侠电影介绍 打造阳刚武侠风

青梅娱乐编辑于 2023-05-22 11:47:00

  张彻(1921—2002), 祖籍浙江青田,少年从政。1947年开始创作剧本处女作《假面舞会》。1973年年底创办长弓电影公司,其影片多交由 “邵氏”发行。

  1947年,张彻护送张道藩逃往台湾,被当地的热带风光以及民间流传的吴凤取义成仁的故事感动,创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剧本《阿里山风云》(1949),与张瑛联合导演,这是张彻第一次挂名导演,当时他还只有26岁。外景队在张彻率领下,1948年年底就到达台湾,但直到1949年6月才拍摄。该片是台湾摄制的第一部国语片,上映后颇获好评。张彻创作的主题歌《高山青》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1957年,张彻从台湾来到香港,因导演《野火》(1957)而传出与女主角的绯闻,遭遇“国泰”导演集体“逼宫”。在香港初期,张彻用笔名“何观”在报上写影评,没想到反而引起电影公司重视,在“电懋”宋淇的邀约下,成为签约编剧。几乎在同时,“邵氏”的邹文怀也向他伸出橄榄枝,但阴差阳错地慢了一步。

  一年后张彻与“电懋”约满,进入“邵氏”,1964年独立执导黄梅调电影《蝴蝶杯》(1965),被邵逸夫批评该“烧掉”。其后王羽导演、罗烈主演的《虎侠歼仇》 (1966),这是张彻在“邵氏”导演的第一部武侠电影。王羽和罗烈、郑雷三人,亦成为张家班的第一代弟子。张彻与他们合作了《边城三侠》(1966)、《大刺客》(1967)、《独臂刀》(1967)、《金燕子》(1968) 等影片,其中横空出世的《独臂刀》,让张彻成为香港电影史上首位单片票房超过百万的大导演,阳刚武侠的风格初步确立。

  张彻开始着力打造张家班第二代双生——姜大卫与狄龙,其时他们已经各有《游侠儿》(1969)和《死角》(1969)问世。1969年,邹文怀脱离“邵氏”,自立 “嘉禾”,王羽亦出走台湾自立门户。次年,原本写给王羽的《鹰王》(1970),主演只好临时换成了狄龙。无奈该片票房不佳,张彻遂启用姜大卫为第一男主角,主演影片《报仇》(1970)。不久,亚洲影展便传来喜讯:张彻获得“最佳导演”,姜大卫则摘得影帝桂冠。此后,张彻拍摄了大量展现男性情谊的双生电影,如《无名英雄》(1971)、《拳击》(1971)、《新独臂刀》(1971) 等。1973年,张彻启用大圣劈挂门传人陈观泰主演《马永贞》(1973)。

  1973年,张彻带张家班远赴台湾开疆辟土。一个导演、几位主演、百余号工作人员,在经济的动荡中,“邵氏”与“嘉禾”的斗争中,在电视对电影业的冲击中逃向台湾。1974年6月上旬,张家班在台湾租下泉州街一号的“旧国联”片场,其背后金主依然是“邵氏”,但“邵氏”的招牌再不能用,于是将导演张彻的姓氏拆开,称为“长弓电影公司”。

  “长弓”建立初期,立下了每年拍片8至12部的拍摄计划,当然,这种类似于“大跃进”的计划,最终沦为空谈。在此期间,张家班拍摄了以傅声、戚冠军两位第四代弟子为主角的一系列影片,如《朋友》(1974)、《哪吒》(1974)、《洪拳与咏春》(1974)、《方世玉与洪熙官》(1974)、《方世玉与胡惠干》(1976)等。这些影片将少林题材发扬光大,但是由于李小龙暴毙后功夫电影一路下滑,因而这些影片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1978年,张彻在《广东十虎》(1978)的拍摄间隙,为自己从台湾招收的六名新弟子举办《五毒》(1978)记者会。这六名弟子分别是江生、孙建、罗莽、韦白、鹿峰、郭追。

  1983年,张彻导演没有如愿退休。在李翰祥的《火烧圆明园》(1983)、《垂帘听政》(1983)在内地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于香港本土屡败屡战的张彻不禁心动,组建了长河电影公司,其首部电影《九子母天魔》(1984)却出师不利。张彻又想到新招数:集合此前张家班几代弟子,开拍《上海滩十三太保》(1984),以爱国义士团伙保护民族英雄为故事情节。1983年,原本已人心松散的张家班,因《上海滩十三太保》的拍摄而再次凝聚起来,久不碰面的几代弟子在电影中轮番登场。此时,张彻已62岁了,在拍摄现场老态毕露,累得睡着。弟子们把他搬到一边不敢吵醒他,又悄悄挪开隆隆作响的拍摄机器,细心地在机器上盖了一层被子以降低噪声。

  1984年1月,张彻联合纽约华埠侨领李文彬等人,宣布成立第一家具有规模的华语电影制作公司,即“纽约电影制作公司”,号称近期内分别在美国、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同时开拍影片。结果,这间电影公司有始无终,拍摄事宜不了了之。

  在港台两地处处碰壁的张彻,托人说情想到内地拍戏。对方问他要多少导演费,张彻说在“邵氏”一部戏25万港元,对方给了50万港元,原因是“张彻要跟李翰祥一个身价”。1985年,张彻如愿以偿,应香港新华分社代中央文化部的邀请北上拍片。就在这一年,被香港本土电影的新浪潮冲到内地的张彻,却有时间溜进了戏园子。对台上的武生董志华有些“一见钟情”,将其收编为张家班第六代弟子。《大上海1937》(1986)拍摄时得到了当时的上海市市长特批,封了一条街给张彻拍戏。影片上映后,在当年较为闭塞的内地影坛引起较大轰动。其后,张彻在内地拍摄《过江》(1988),再没有资金和发行支持,制作粗劣。在内地上映的结果,张彻只分得人民币4万元,香港票房几乎可以不计,他与他的合伙人赔得血本无归。1989年,为纪念张彻从影40周年,其一干弟子联合拍摄了《义胆群英》(1989)。

  1993年,李翰祥还在内地享受大鱼大肉时,张彻却疾病缠身,退居“邵氏” 宿舍,足不出户,但他依旧关心着电影圈的动向。到去世之前,他共写了100多部剧本:开始是留在家里积尘,后来一部分留给张太作纪念、一部分送往香港电影资料馆做藏品。

  2002年4月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张彻得到“终身成就奖”,获奖感言由执笔代劳,他提倡设立港片论坛,这是张彻导演最后一次为香港电影进言。

  张彻去世前曾赋诗一首,当作自己电影生涯的总结:“落拓江湖一剑轻,良相良医两无名。南朝金紫成何事?只合银幕梦里行。”

本站提供的图片、视频和资源内容均来自于网络。所有图片和视频版权归原作者属有,如果本站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
娱乐八卦其他文章
更多
爆乳G奶白衣SG 现场露底任拍
在ChinaJoy展会的最后一天,有很多“摄”影湿宅男都按捺(奶)不住最后的冲动,在ChinaJoy的展台上,网易展台上面那位话题不断的爆乳showgirl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首日的时候,网易...
4小时前
柳岩
2天前
王劲松回忆担任王俊凯艺考考官 坦言当年招生时不认识他
王劲松回忆担任王俊凯艺考考官近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授王劲松做客CCTV-6电影频道《今日影评》节目时,回忆曾担任王俊凯艺考考官,坦言当年招生时自己并不认识他,后来校园偶...
2个月前
可以教我打台球吗?
可以教我打台球吗?
2个月前
刘德华烧鸡
刘德华烧鸡,张天王:我不配拥有名字么
2个月前
疫情在家也不忘运动
疫情在家也不忘运动
2个月前
查看更多娱乐八卦栏目文章
精彩视频
查看更多精彩养眼视频
更多热图推荐
查看男人的福利
青梅娱乐版权所有,邮箱:[email protected]
苏ICP备19037501号-2
网页加载中...
收藏本页0